
2023年5月至7月期间,国内三家主要电信运营商陆续发布通知,因系统维护与技术升级需要,暂时停止办理eSIM手表一号双终端业务,具体恢复时间将另行公告。此后长达两年内,该项业务始终处于暂停状态,未见恢复办理的公开信息。
据来自产业链的知情人士透露,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已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全面恢复eSIM(嵌入式SIM卡)业务的开通与办理。此次政策调整意味着此前中断的服务将正式重启,也预示着eSIM技术在国内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该服务的回归有望进一步推动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以及物联网应用的通信能力升级,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灵活的网络接入方式。
eSIM,全称为嵌入式SIM卡,与传统可插拔的物理SIM卡不同,其直接集成于设备内部,无需额外卡槽,有效节省终端内部空间。同时,用户可通过网络远程下载配置文件完成运营商切换或新号码激活,极大提升了使用便利性。自问世以来,eSIM便被广泛认为是实现多设备互联和推动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
早在2011年,苹果公司向美国专利与商标局提交了关于虚拟SIM卡的技术专利申请,被视为eSIM概念的起点。2014年,该公司在发布的iPad Air 2中首次实际应用该技术,迈出商业化第一步。2016年,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正式发布适用于消费类电子设备的eSIM通用规范,标志着该技术进入标准化发展阶段,全球范围内的运营商也逐步启动相关部署。
对电信运营商而言,eSIM的推广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蕴含转型契机。由于用户可在线完成号码开通和运营商切换,不再依赖实体营业厅,传统渠道优势被削弱,销售与服务模式面临重构。然而,从长远来看,eSIM符合数字化转型趋势,促使运营商加快服务创新,探索新的增长路径。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eSIM业务将全面重启https://smartwear.zol.com.cn/1018/10186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