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一家科技企业工程团队在学术期刊Nature发表文章,介绍了其在增强现实与扩展现实设备中应用的一项新型交互技术。该技术基于表面肌电图(sEMG),通过佩戴在手腕上的感应装置,捕捉手部肌肉活动信号,进而识别手指的细微动作,实现对虚拟界面的精准操控。整个过程在极低功耗下运行,用户仅需佩戴腕带即可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完成操作。
该系统无需依赖外部摄像头或其他辅助设备,即可实现对手指运动的实时追踪,为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制造商提供了简化硬件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使用效率的新路径。文章配图展示了多个实际应用场景:例如,用户可用食指在任意平面上书写字符,腕带即时采集动作数据并传输至头显设备,由系统将其转化为可识别的文本内容;同时,佩戴者也能通过轻微的手势动作控制虚拟界面中的光标移动。
研究进一步表明,该sEMG技术已具备通用性,无需针对每位用户进行个性化模型训练,显著提升了系统的适应性和部署效率。这一突破意味着该技术迈出了走向商业化的重要一步,具备大规模应用的可行性。
根据公开计划,该企业将于9月17日举办年度技术交流活动,届时有望正式发布这款sEMG交互腕带。已有信息显示,产品预计从10月起进入量产出货阶段,消费者有望在半年内实际体验到这一新型交互方式。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sEMG腕带实现AR/VR无感交互https://smartwear.zol.com.cn/1021/10216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