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专访姬械机陈鑫:解构脑机“高速公路”的硬核产品哲学

      [  中关村在线 原创  ]   作者:人宝宝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专访】“在脑机接口这个充满科幻色彩的赛道上,我们曾是循规蹈矩的‘好学生’,但最终,我们选择成为打破规则的‘破壁人’。”

    在专访开始前,姬械机科技的陈鑫用这样一句“开场白”,立刻点燃了我们“极客”的好奇心。在2025年,当BCI(脑机接口)已从科幻走向临床和工业,而作为科技媒体,我们也一直在寻找一个答案:谁能真正定义“产品级”的BCI?

    姬械机AI算法的“护城河”究竟是什么?是更高的识别率还是更快的响应速度?

    专访姬械机陈鑫:解构脑机“高速公路”的硬核产品哲学

    陈鑫表示:“这些都是表象。真正的积累,源于我们在思考和碰壁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路——重新定义脑机接口的‘基础设施’和‘发展思路’。” 

    “真实荒野”的当头一棒

    “破壁”的前提,是“撞墙”。陈鑫坦言,团队曾深陷“好学生”的路径依赖。“我们研读经典的神经科学论文,复现成熟的实验室方案,在那些经典的范式——比如情绪识别、注意力监测——上小心翼翼地微调参数,试图把准确率提升哪怕0.1个百分点。” 

    这种“温室”里的完美,在走向“产品”时不堪一击。“当我们拿着这些在温室里娇生惯养的算法,试图去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时,它们‘崩溃’了。” 陈鑫用“崩溃”一词来形容当时的困境。

    在ZOL看来,这是所有前沿技术从“Lab”(实验室)走向“Product”(产品)的必经之路。真实世界没有屏蔽室,用户也不会一动不动地配合你。

    “我们意识到,沿着旧地图,永远找不到新大陆。” 陈鑫的团队决定“破壁”,而“破壁”的第一锤,就砸向了最底层的“数据”。

    “基建狂魔”:最核心的“四大数据集”

    “我们需要的不再是实验室里的纯净数据,而是充满噪声、复杂多变、贴近真实意图的‘脏’数据。” 

    基于这个“产品哲学”的180度转弯,姬械机耗时多年,构建了四大核心基准数据集:

    01.Mind 数据集(定义“真实”): 这是一个覆盖了多设备类型、多应用环境、多交互任务乃至多计算维度的“超大融合”数据集。 用陈鑫的话说:“它不完美,但它足够真实,包含了人类在数字世界交互时的各种复杂神经模态。” ZOL认为,这才是“产品级”数据的起点。

    02.Body 数据集(定义“具身”): “我们认为大脑不应被孤立,它是身体的一部分。” 在“具身智能”(EmbodiedAI)成为AI下一站的今天,这个“人机意图-动作”综合交互基准数据集,是在为BCI如何赋能“物理世界”提供“关键土壤”。 

    03.Action 数据集(定义“专业”): 一个“专业的、高精度的脑机康复数据集”。 它的目标极其明确——“严肃医疗”,旨在让康复训练真正实现“神经闭环”。 在记者看来,这正是“黑科技”走向“临床”的必要“弹药库”。

    04.Noiser 数据集(定义“鲁棒”): 这是外界认为最“极客”的一个。“既然噪音无法避免,我们就直面它。” 姬械机不仅收集噪音,更训练算法去“驾驭”噪音。 这彻底区分了“好学生”(试图消除噪音)和“破壁人”(选择驾驭噪音)的思路。

    “高速公路”的产品哲学

    有了“硬核”的数据(食材),还需要“硬核”的算法(引擎)。姬械机将这些数据熔炼进了 Mind++(专注工程化解码)和 Brain++(探索类人计算范式)两大算法平台。 

    当我们问及“花这么大力气重新开路,值吗?”

    “太值了!”陈鑫的回答毫不犹豫,“这些数据集和平台,首先极大地解放了我们自己。我们内部团队得以在统一的基准上快速复现想法、验证场景,开发效率呈指数级提升。” 

    但他真正的“野心”,是那个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比喻:“我们正在做的,实际上是为脑机接口行业搭建一条‘高速公路’。” 

    “我们不仅自己在这条路上跑快车,更希望完善的基建能降低所有人的准入门槛,引发行业应用内容的真正爆发。路修好了,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自然就会到来。” 

    “高速公路”上的落地应用

    “路”修好了,那跑在上面的“车”(落地应用)是如何设计的?陈鑫向我们展示了三个“硬核”的落地场景。 

    应用一:协和医院ALS项目(重获自由)

    这是我见过最“温暖”的BCI产品设计。面对思维清晰但身体被“冻住”的渐冻症(ALS)患者,姬械机没有“炫技”地用单一BCI,而是创新性地“融合了眼动追踪技术”。

    陈鑫解释:“我们重新设计了一套基于智能轮椅的移动与沟通系统:眼动负责快速定位,脑机负责确认意图。这种多模态的交互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疲劳感,提高了控制的精准度。” 

    笔者认为, 它完美解决了纯BCI交互“易疲劳”和“响应慢”的行业通病。这是一个“无关商业,只关乎尊严”的产品设计。 

    应用二:博爱医院康复项目(重塑连接)

    这是基于Action专业数据集的一次“深度潜航”。面对运动受限(特别是瘫痪)患者,姬械机在构建一个极其复杂的“字典”——“一个人脑运动意图与物理实体(如康复机器人、外骨骼、神经假肢)之间高效、灵敏、多维度的无缝连接字典。”

    在笔者看来,这不是一个APP,这是一个“基础资源库”。 它在做的是最底层的“翻译”工作,通过对比采集患者与正常人的运动机理数据, 目标是助力康复医疗从“被动训练”向“主动神经重塑”进化。 

    应用三:中铁建工业安全项目(重定义安全)

    这是记者见过最大胆、最“硬核”的BCI跨界。针对传统安全监测(摄像头)只看“外部行为”的“滞后性”,姬械机搭建了一个“三位一体”的融合系统:

    01.“眼”(外部): 视觉算法监测“外部姿态风险”;

    02.“脑”(内部): BCI安全帽评估“内在认知负荷与疲劳状态”;

    03.“中枢”(决策): 大模型“综合内外信息进行深度推理”。 

    我们的理解, 这是BCI作为“下一代传感器”的完美落地。它把安全预防的关口“大幅前移”, 从“亡羊补牢”变成了“未雨绸缪”。

    结语:

    从“实验室好学生”到“真实荒野的破壁人” ,姬械机和陈鑫所选择的,是一条“先修路,再造车”的“硬核”产品哲学。当行业大多数人都在“温室”里追逐“应用”(车)时,他们选择成为那个“笨拙”的、重新定义“基础设施”的“基建狂魔”。

    专访姬械机陈鑫:解构脑机“高速公路”的硬核产品哲学

    而在我们看来,四大数据集和“高速公路”的比喻,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自信,更是一种“平台级”的野心:他们不只想自己“跑快车”,更想“引发行业应用内容的真正爆发”。这不仅是关于技术和产品的解构,更是关于人机交互“下一个十年”的思考与布局。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专访姬械机陈鑫:解构脑机“高速公路”的硬核产品哲学https://smartwear.zol.com.cn/1083/10836647.html

    smartwear.zol.com.cn true https://smartwear.zol.com.cn/1083/10836647.html report 5082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专访】“在脑机接口这个充满科幻色彩的赛道上,我们曾是循规蹈矩的‘好学生’,但最终,我们选择成为打破规则的‘破壁人’。”在专访开始前,姬械机科技的陈鑫用这样一句“开场白”,立刻点燃了我们“极客”的好奇心。在2025年,当BCI(脑机接口)已...
    • 猜你喜欢
    • 最新
    • 精选
    • 相关
    推荐经销商
    投诉欺诈商家: 010-83417888-9185
    • 北京
    • 上海
    • 航拍仪(无人机)
    • 新品上市
    推荐问答
    提问
    0

    下载ZOL APP
    秒看最新热品

    内容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