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在线可穿戴频道原创]编者按:面对一款廉价的产品,很多消费者往往会习惯性地夸赞称:“它的性价比很高。”不过,高性价比和廉价似乎是两码事儿。
国外产品无刚需,国内廉价趋势显
在消费电子领域,很多人将2014年称作可穿戴设备的元年。没错,抛开市场表现不谈,我们仅从各大移动终端巨头发布新品的频率来看便可得知,智能穿戴真的火了。火到不仅让这些豪门级的厂商赚了个盆满钵满,更让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初创公司凭着出色的众筹表现一夜创富。
价格一跌再跌 国产可穿戴廉价为哪般
然而,当这些厂商江郎才尽之时,可穿戴设备市场面临的则是严重的同质化趋势。其中,甚至出现了同家公司、同类产品在一年之内多次迭代却丝毫不见改善,甚至更为鸡肋的“奇葩”现象。面对这一格局,即便是不久前刚刚发布了Apple Watch的苹果也束手无策。
要说真正能让消费者们对可穿戴设备有所改观的,要数首创圆形表盘设计、自发售以来销量便如洪水般一发不可收拾的Moto360了。但纵使诸如三星、LG、索尼等一线品牌旗下的产品市场表现并不好,其价格却丝毫没见下降,甚至一升再升。
从笔者的角度来看,形成这一现象的因素绝不是出自品牌自身的骄傲与逼格,而是因无法收回高投入的开发成本所致。这不仅体现在外观设计上,也体现多项高端传感器的硬件规格上。
LG G Watch R备受质疑,却以299欧元的价格堪称最贵智能手表
反观国内,可穿戴设备的价格却一降再降。大到300元左右的智能手表,小到不足80元的智能手环,这些售价甚至仅为国外产品十分之一的新兴设备吸引了大批追求“性价比”的用户争相购买,并一度推动了我国可穿戴行业的“发展”。
是什么催生了国产可穿戴设备的廉价化?廉价化的趋势是好是坏,对全球行业又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我们一起来看。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