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软件开发 寻求差异转变
2014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共460万。我们不妨做这样一个推测:在统计数据所涉及的智能手表中,有一部分来自坚持自主研发系统的Pebble和搭载Tizen系统的三星。Canalys显示,Pebble在2014全年出货量高达60万,而Tizen及其它智能手表的出货量共约30万。因此,在可穿戴市场中,几乎有65%及以上的市场份额全部来自智能手环。
三星放弃Android Wear 坚持自主研发的Tizen来完成软硬件结合
乐观看来,Android Wear在智能手表阵营中的保有量或维持在50%,但这一现状与Google的预期仍相距甚远,比起首批订单量高达500万的Apple Watch则更是相形见绌。人们往往认为智能手表的出现是为了革智能手机的命,但残酷的现实告诉了我们:智能手环才是挡在智能手表面前的第一座山。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很简单: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在功能的重叠度上过高,都过于追求运动追踪,导致消费者往往更倾向于售价相对低廉的智能手环。因此,如何实现两条产品线差异化发展,是Android Wear必须寻求的重大转变。
相比于大多采用MotionX技术的智能手环,Android Wear的优势无疑在于对第三方应用的支持。但纵观现已面市APP,不仅模式单一,数量也十分稀少:几乎所有的第三方应用都建立在“运动”二字的基础上,它们仅仅做到了对传感器进一步应用、对官方功能的优化与延伸,而并没有哪款应用能够让我们真正感受到来自开发者的"idea"。
Play商店中甚至没有Android Wear的专区 用户需要通过第三方应用来推送
Android Wear的应用软件之所以没有像Android平台一样蓬勃发展,究其原因在于Google自身的不重视。一方面,Google鲜少鼓励开发者参与其中;更令人诧异的是,网页版Play商店中甚至没有Android Wear的专题页面,使得这一平台中即便有出色的应用也无法被Play用户及时知晓。
好在距Android Wear的发布仅有一年,Google仍有充足的机会来提高开发者的热情。举例来说,在国内,“百度手表”APP的成功让更多的国内用户认识Android Wear,并让更多的Android Wear本地用户流畅使用语音搜索。希望随着2015I/O大会的临近,Google能够号召更多的开发者参与其中。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