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在线可穿戴频道原创]编者按:从概念之初到正式发布,Apple Watch错过了可穿戴设备由初生到学步的懵懂岁月。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当行业发展屡遭瓶颈时,人们再度寄希望于苹果,愿Apple Watch能够成为继iPhone、iPad后的下一座灯塔,指明前进的方向。
“一年之计在此时”,这是希望之春,亦是失望之冬。但即便如此,2015仍将是Apple Watch元年,亦是智能穿戴加冠之年。
能否再做灯塔?Apple Watch的变革与停滞
个性定制款式丰,家有手表初长成
尽管已有外观设计更接近传统腕表的Moto 360成功在先,但Apple Watch的外在价值则在于首次完成了智能手表向“手表”概念的趋同与过渡。突破了Moto 360高达46mm的大表径局限,Apple Watch共分3种版本2种尺寸,不同的颜色、材质与腕带搭配出了多达38种不同款式,从2588元到12.68万元,完全迎合了不同品味、性别、需求与消费能力的用户。
Apple Watch的销售模式更接近传统腕表(图片来自arstechnica)
“谁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Apple Watch”。Apple Watch在凭借品牌溢价打入可穿戴市场的同时,专业的展柜、细致周到的选购服务使之融合了些许的时尚内涵和传统腕表的销售模式。也使得入门款Apple Watch Sport成为了行业内最有可能对低价传统腕表造成冲击的产品,甚至足以吸引从不佩戴手表的潜在用户关注。
相比于瑞士腕表,Apple Watch缺乏传承价值(图片来自腕表之家)
但反观高端市场,专注于奢华概念的Apple Watch Edition则很难在其中找准定位。相比于江诗丹顿、宝玑等瑞士品牌同价位的入门表款,Apple Watch缺失的不仅仅是历史内涵,还有科技公司望尘莫及的工匠精神:过快的迭代速度加剧流失了其传承价值,易于老化的晶振及锂电池等元件大大降低了Apple Watch的耐久性。
因此,Apple Watch细分市场的行为对于行业而言虽有变革,却过为已甚。而有关奢华版本“值”或“不值”的问题,则取决于消费者对Apple Watch的认识:它究竟是一部专注于交互,且散发着廉价本质的消费类电子设备;还是用于获悉时间、彰显身份与品味的配饰,相信更多人会倾向于前者。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