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一定有贵的道理
再来看看国外智能手环,Fitbit以及Jawbone的价格之所以售价高达千元。Fitbit取胜的要素并非价格而是功能,而三分之二的工程师都是在做软件开发,而非硬件。
国内低价手环外观很多都『模仿』国外品牌的造型,开模成本相对较低,这令成本大大的缩小。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很多低价手环都与高端手环撞脸,其中Misfit Shine则是被山寨的最严重的,Misfit的类似马卡龙的外形在我国已经成了『大众脸』。
Misfit Shine马卡龙的外形的确很讨喜
再谈谈材质成本,千元级的手环构造普遍比较复杂。以华为手环B2为例,华为手环B2把智能手环与蓝牙耳机结合,以及优质的金属喷漆工艺,使得华为手环B2无论是开模还是硬件成本上都要高出很多,再加上外形设计以及研发费用,使得华为手环B2的价格不可能下探到百元以内。此外,定位人群属性也有很大差别,华为手环B2主要是与其华为P8手机的调性想匹配,商务身份可能不能在价格上『跌面』。
另外国外手环非常注重功能,千元级别的手环具有的硬件功能有许多。例如微软Band,相比于小米手环,微软Band多了紫外线,心率,体温,麦克风,GPS等多个功能,一共内置10个传感器,要知道每增加一个传感器,研究以及硬件成本就要增加,这也令微软Band的价格不可能下探到百元以下。
无论是功能,外形,还是做工,低价手环都在各个环节节约了很多成本,而千元级别的手环功能多,传感器多,成本自然也就要比低价手环高出数倍,所以价格也就会更贵,要知道,如果一个千元级别的手环利润与不足百元的低价手环一样的话,千元级别的手环购买人群更少,投资更大,周期更长,那么总盈利就会更少,所以没有人会给高端手环定低价。
因为压缩了成本,导致低价手环的质量不及千元级别的手环,以小米手环为例,虽然参数上很漂亮,可是实际使用起来却不是宣传的那么理想,我的同事中多人佩戴过小米手环,而有两人出现过手环的橡胶带断裂的情况,而且因为是中间的芯片采用卡扣设计与橡胶带拼接,而拼接并不紧凑,导致中间的芯片存在掉落的现象。我的一个同事抱孩子的时候,中间的芯片就丢了,空留下一个橡胶表带。
从材质上,低价手环的材质大多是橡胶,而高端手环材质更为丰富,橡胶材质虽然佩戴柔软,可是不耐高温,虽然某些低价手环宣传中可以耐70度高温,可是如果再更高温度下,比如开水中,那么就会融化,此外,橡胶还有老化褪色的弊端。
另外就是品牌定位,众所周知,品牌定位对于价格很重要,不同的品牌价格就会差很多,就如同汽车,国产的2.0T发动机加六速双离合变速箱的SUV可以卖到14万以内,而丰田的汉兰达最低也要20多万,这就是品牌定位问题,所以Jawbone与Fitbit的品牌定位与小米不同。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