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涉密场所禁用智能穿戴设备

      [  中关村在线 原创  ]   作者:十三号胡同

    涉密场所禁用智能穿戴设备

    近日,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平台发布提示,明确指出在涉密场所内不得使用智能穿戴设备。

    近年来,智能手表、手环、眼镜等穿戴设备因其多功能性和便捷操作,在公众中广泛流行。这些设备不仅能记录健康信息、提供导航服务,还具备远程通信和消息推送功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然而,在享受这些便利的同时,也应高度警惕其潜在的信息安全隐患。

    首先,此类设备通常配备摄像头、麦克风和定位系统,并能采集用户的指纹、虹膜、面部等生物识别信息,还可实时监测脉搏、血压等身体状况,记录用户行为状态和行动轨迹,从而构建出详尽的个人信息图谱。一旦这些敏感数据被非法获取或泄露,将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其次,智能穿戴设备往往与社交、支付等多个应用程序关联,相关数据会被同步上传至云端服务器。然而,云存储本身在安全防护上存在一定局限。一旦账号被盗取、服务商存在技术漏洞,或遭遇境外黑客攻击,存于云端的信息就可能被窃取甚至滥用。

    此外,部分设备由于系统安全性不足,存在第三方应用违规调用权限、系统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一些技术报告显示,此类设备可能被植入恶意程序,进而造成数据被非法收集、隐私外泄甚至设备被远程操控等风险。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智能穿戴设备通常通过蓝牙、Wi-Fi等方式与手机或其他设备连接,有些设备还具有“自组网”能力,能够在无基站支持的情况下实现多设备互联,形成独立通信网络。这种特性可能绕过涉密网络的物理隔离机制。例如,黑客可通过植入恶意程序的穿戴设备,组建临时局域网络,利用蓝牙逐级传输方式将涉密信息传送至外部设备,从而引发重大泄密风险。

    为防范上述隐患,国家安全部明确提出:严禁在涉密区域内使用智能穿戴设备,严禁将其接入涉密信息系统。

    同时建议,在涉密场所入口及办公区域等显著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并配置专用电磁屏蔽存放箱,对进入人员的电子设备进行集中管理,从根本上杜绝失泄密的可能性。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涉密场所禁用智能穿戴设备https://smartwear.zol.com.cn/982/9825558.html

    smartwear.zol.com.cn true https://smartwear.zol.com.cn/982/9825558.html report 1545 近日,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平台发布提示,明确指出在涉密场所内不得使用智能穿戴设备。近年来,智能手表、手环、眼镜等穿戴设备因其多功能性和便捷操作,在公众中广泛流行。这些设备不仅能记录健康信息、提供导航服务,还具备远程通信和消息推送功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
    • 猜你喜欢
    • 最新
    • 精选
    • 相关
    推荐经销商
    投诉欺诈商家: 010-83417888-9185
    • 北京
    • 上海
    • 航拍仪(无人机)
    • 新品上市
    推荐问答
    提问
    0

    下载ZOL APP
    秒看最新热品

    内容纠错